zhihu.com/question/54338688/answer/1149407265股票配资排排
01
大家要注意,倪坤被杀的时候,倪永孝并不知道到底是谁干的,尖沙咀五帮人,他可能首先就排除了最忠心的韩琛(但也并不是绝对,比如后来他授权国际私家侦探,调查了很多人,就包括了韩琛的女人,拿到了玛丽姐和黄警司密会的录像);
倪永孝最初断定,凶手就在四个老大中间,四个老大自己也承认了这种可能,因为他们本来就对给倪家交钱感到不满,但没办法,按照黑社会的规矩,他们算是倪坤手下的堂口,这笔钱,是必须要交的;
玛丽姐正是利用了这种利益冲突,希望通过干掉倪坤,制造五帮人的反水和相互冲突,如果冲突爆发,韩琛这一帮由于得到了警方的支持,就会是最后的胜利者;
倪坤这样的黑社会大佬,在街坊剧场玩票,刘建明偷着闯进来,砰的一枪打死了他,然后撤退——整个过程,倪坤的保镖在哪里?!他们有一万个理由,比如说倪坤不让他们在场,怕他们吓到街坊等等,这都只是借口而已,他们收了玛丽姐的钱,才是真的。
玛丽姐产生了误判,她想杀掉倪坤之后,韩琛会和其他四个老大一样,乘机一道造反,摆脱倪家的控制——她早就和黄警司密谋,一旦五帮人起了冲突 ,警方会支持韩琛(黄警司都对韩琛明说了),所以玛丽姐才会说“他(韩琛)本有机会做老大,但是他都给了倪永孝.......“
可惜,她看错了倪永孝的能力,做为倪坤黑帮业务上的主要助手,他早就在收集几个老大的黑料了,而且手下相当有实力;
玛丽姐还看错了自己的丈夫,韩琛江湖义气很重,绝不肯恩将仇报,所以倪坤出事之后 ,他第一时间选择了站队:支持倪家,成了扭转天平的关键砝码。
后来倪永孝其实也不想杀韩琛(两个人还是有交情的,后来大排档的对话也证明了这一点),但没办法,杀父之仇,不共戴天,韩琛就必须要死了...
同样的道理,后来汽车炸弹谋杀黄警司,却意外的炸死了陆警司那一幕,以倪永孝的智谋,本来可以不这样做的,但因为杀父之仇(黄警司简直就是杀死倪坤的主谋),他也只能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了。
02
四个老大公然造反,拒绝交钱,这就犯了江湖大忌,虽然是新时代了,但香港黑社会对于几条基本规则,还是非常在乎的,欺师灭祖可是头号大忌;
可以说,从四个老大表态拒绝交钱的那一刻,倪永孝就已经决定干掉他们了,根本不管他们是否与杀害倪坤有关;
只是当时双方力量并不平衡,四个老大形成了暂时的团结,当时动手,并不保险,而且警方盯得紧紧的,也不能动手。
局势稳定下来之后,倪家在有计划的一步步洗白,甚至制造了想移民的假象,而且从那一晚之后,双方主动修复了彼此关系,一个盟主,五帮手下,各有各的地盘,表面上其乐融融——甚至家庭聚会,都邀请他们参加;
倪永孝这是在一步步的迷惑他们,放松他们的警惕,慢慢在他们身边布局,甚至连狡猾的韩琛,都担心倪家真的走了之后,“会乱的”——五帮人大战,是必然发生的,争夺地盘和毒品生意,谁不想做真正的老大呢。
倪永孝想要动手的时候,已经掌握了一切真相,除了陈永仁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是警方卧底这件事情之外。
倪永孝不相信陈永仁是卧底,首先是因为逻辑上说不通——陈永仁这个警校高材生,是因为瞒报黑社会背景资料而被警校开除的,这是警校的铁律,类似于大陆的“政审”,所谓一票否决,不管你的才能和本人意见表达,只要查出来,没有二话。
设立这条规矩的目的,就是为了防止黑社会渗透进警队。
举个现实点的例子:《古惑仔》里面演骆驼的陈惠敏,从小练习武术,十七岁那年报考警察,因为年龄未到未被接受,改去惩教署当了三年狱警,在狱中认识了不少老大,加入了14K;后来当了三年警察,因为擅长武术,前途看好,但被人揭发,他是帮会成员,然后就被迫退出了警察这一行,接着混帮会——帮会对他很是重视,无论是搏击赛,还是演电影,都是力捧,这固然有他自身的实力。但更少不了背后帮会的支持(香港的搏击和电影,你懂的),从没有人怀疑他是警方卧底,虽然他曾经做过警察。
所以,因为黑社会背景而被开除的人,绝不会是警察(法治逻辑害死人呀),就连傻强,看见当时抓捕自己的警察(学警)居然进了看守所,也笑得忘乎所以,陈永仁看见傻强就打,一系列的表演,迷惑了所有人;
黄警司的高明之处就在于,陈永仁的身份十分尴尬,黑帮的人几乎没有人会相信他会是警方卧底的——用香港人的话说,这叫做“家世不清白”,这样的人,别说做警察,做公务员,甚至一些大公司都不会要你的;
他们哪里知道,黄警司早就给陈永仁谋得了类似“特赦”之类的上层批准,黑社会老大的儿子,也依然能够当警察——只要他能大义灭亲,反戈一击;
受倪坤的影响,倪永孝自己家庭观念强烈,所以他想当然的认为,陈永仁也会是这样,绝对不会出卖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的;
但陈永仁这家伙呢,可能因为自己的母亲只是倪坤的外室,甚至可能有什么悲惨的遭遇,他对倪家,其实是非常仇恨的,他绝不肯做黑社会,反而一心帮着警方,要搞垮倪家。
这一点连陆警司都感到不可思议——这便是无间道2的高明之处了,人性的复杂,超过你的想象,一个角度讲,陈永仁是个好人,打击犯罪,大义灭亲;
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,这个人实在是烂透了,连家里人都出卖,直接违反了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”的春秋大义,这样的人,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上,是要受谴责的。
03
蒙在鼓里的韩琛,到了悬崖边上,还在为倪永孝打算,他“猜出了”倪永孝的意图,便是要做掉另外四个老大,表示愿意帮忙——倪坤曾经救过他的命,他对倪家可谓是真正的忠心耿耿。
倪永孝便顺水推舟,用利益来诱惑韩琛上钩——我们家洗白了,黑道生意,都是你的,泰国那边,我都替你谈好了,而且我做掉四个老大的时候,刚好让你出国,你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据,警方也对你无可奈何。韩琛上当了。
陆警司看得透彻:倪永孝不只是报仇,他还要独霸尖沙咀,取消过去的五个堂口,直接掌控黑道生意,当然是为了利益,垄断毒品贸易的利益。
这个决策,实际上是错误的,过去倪坤为什么要安排这五个堂口呢?
就是为自己设立了一个隔离层,减少麻烦,看似收入减少,实际上安全得很。
现在倪永孝反其道而行之,看似得利丰厚,实际上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,需要直接面对六扇门了,这也是他后来失败的根源所在——一方面拼命洗白,一方面黑道生意却越做越大,这肯定是不明智的。
倪永孝动手的时候到了,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复仇过程,所以倪永孝足足判断和策划了四年,兵分六路,何其精彩:
干掉四个老大,动用了自己的手下,收买了部分老大的亲信,还有职业杀手(倪家有钱,玩儿得起);
勾结泰国人,做掉韩琛(玛丽姐反应很快,判断出了倪永孝的意图,让韩琛幸免于难);
安排手下做掉玛丽姐(这一点过于自信,只派了一个人,毕竟只是杀一个女人,而且他显然不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情);
亲自出马,和两个国际著名私家侦探“接头”,引诱警方上当,制造自己不在场的完美证据,并且当面指证黄警司;
到最后,做掉几个吃里扒外的保镖(刘建明动手干掉倪坤的时候,也实在太过容易了些,没有保镖们放水,根本做不到,做到了也跑不掉),然后揪出警方卧底罗技,直接做掉。
这里需要说明一点:有些网友坚持认为,倪永孝发现了陈永仁也是警方卧底,比如在揭穿罗技的时候,却脸对着陈永仁说话。
这实际上是误解。影片之所以设计这样的桥段,正是使用了电影常用的“误会法”拍摄手段,让一直关心陈永仁会不会暴露的观众,一下子心就提到嗓子眼里来了——倪永孝虽然看着陈永仁,但他的话,却是对罗技说的——现在我给你机会,你要不要?
倪永孝在给罗技什么机会呢?当然是主动承认自己的警察身份,然后反水,为倪永孝所用的机会;
有了罗技这样一个“反卧底”,会让倪永孝今后的贩毒行动更加保险,而且也不伤害倪永孝与罗技之间的“感情”,更不会让倪永孝背上杀警察的负担。
但是罗技保持了沉默——就像四年之前,倪坤的保镖们一样,假装无辜——他是一个警察,坚守了自己的职责。
倪永孝便只能杀了罗技——罗技是一系列杀人事件的见证者,而且是个拒绝接受收买的警察,必须要死的。
关于这一点,《无间道》的官方小说,也是这个说法。
我们再从逻辑上讲,倪永孝的致命弱点是什么?家庭观念,强烈的家庭观念。
如果这样家庭观念无比强烈的一个人,忽然发现,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,居然是警方卧底,要将整个家族毁于一旦,你说他会怎么做?
A:冒着整个家族被毁灭的风险,假装不知道陈永仁的身份,假装不知道他亲眼看见自己杀人,收集了很多自己的犯罪证据,继续用兄弟之情“感化”他;
B:身为族长的倪永孝,执行家法,做了他,做了这个吃里扒外,大逆不道的逆子。
如果你是倪永孝,你会怎么做?
以下是李牧童《无间道》小说摘选:
倪永孝再次点头,对着罗鸡扬一扬脸,示意他把怀里的手枪交给陈永仁,陈永仁接过。
“阿仁,”倪永孝望着他说,“这回轮到你替爸爸报仇。”
陈永仁骑虎难下,咬一下牙,踏前两步,向着两个保镳胸膛各开一枪。
这是陈永仁首次开枪杀人,他强自镇定,怯懦地把视线从保镳的身上挪开。
视线落在地面倪永孝的投影上,陈永仁赫然发现,影子正缓缓把手伸向前,手中像持着枪!与此同时,倪永孝说了句话,吓得他几乎跳起。 “枉我这么信任你,原来你是黄志诚的走狗!”
倪永孝的声音颤抖,陈永仁从没听过倪永孝说话如此激动,他知道自己大难难逃。他慢慢转过身,意想不到的画面出现在眼前!
倪永孝的枪不是指向自己,而是向着罗鸡。罗鸡愕然:“倪生你说什么?”
罗鸡的惊诧反应也不是全然装出来的,他的确不是黄志诚的人,他是陆启昌的人。
倪永孝不由分说,趋前扯开罗鸡的恤衫,在他的胸前,贴着一个咪高峰。
两人四目交锋,倪永孝向上指了指,罗鸡朝他所指的方向抬头望去,只见在巷子的墙上两旁,放了一些无线电的装置,罗鸡想,是用来干扰偷听器发放讯息的吧?
罗鸡自知难逃一死,他苦笑了一下,凝视倪永孝,像想说些什么。
04
倪永孝大杀四方,独霸尖沙咀,洗白了自己,甚至有机会染指政协委员的高位,那他放弃了黑道生意了吗?
没有,影片表现得很明白,毒品交易还在继续。
毒品贸易,是这个世界上利润最大的生意,做正当生意,哪有这样大的利益;
而且倪永孝,也做不到彻底放手——背后的金主会答应?供货方泰国人会答应?那些做过交易的买家会答应?
只要你不做,无数人会找职业杀手来杀掉你灭口。
你想不做的唯一办法,便是自己找好可靠的接班人,不让你背后的金主、上线、下线操心,那样的话,他们才会放过你。
这一点请参考另外一部电影《门徒》,里面刘德华有精彩的表演,刘德华扮演的大毒枭被捕之后,金主直接威胁杀他的家人,他就只能用一块破碎的瓷砖,划破了自己的颈部大动脉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——知道香港的那些富豪们,为什么那么的有钱了吧?!这个世界上,做正经生意,不会有那么高的利润的。
既然倪永孝想退也退不了,那么他又会让谁来继承黑道生意呢?
答案已经太明显了:他的弟弟陈永仁。
只有自己的亲人,才不会背叛自己,这就是倪永孝的内心理念,这是个家庭高于一切的黑老大。
当然啦,这里面也有个亲疏远近:倪家的亲兄弟姐妹,最后是倪永孝自己,都洗白上岸了,黑道生意,便让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来接班。
关于这一点,陈永仁自己也对黄警司承认了,再过两年,我都要做尖沙咀老大了,到时候怎么办?自己抓自己?
综上所述,大家看明白了吗?倪永孝心机缜密,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计划,要让他的家族,黑白通吃,连警方也不敢惹。
可惜他错估了形势:警方高层,跟他卯上了,“香港不能由姓倪的来管”,这便是坚定的回答。
为什么警方高层(还有他们背后的更高层和大佬们),会如此坚决呢?
首先,倪永孝杀了警察,而且是警方高层,这就犯了大忌,关键被杀的,还是一位没有多少污点的好警察,还是采用了汽车爆炸这样极端的方式,引起的社会关注度,是可以想见的。
这里不是墨西哥,不是哥伦比亚,你不能为所欲为,如果现在搞不了你,以后你彻底洗白之后,看哪个高级警察不顺眼,岂不想杀就杀?!
倪永孝的势力发展太快,踩过线了,必须予以打击——香港警方根除不了黑社会,但不会允许黑社会的势力无限制的发展,一句话,谁出了头,就打击谁,打死——这便是游戏规则,这便是“政治正确”。
类似的事情,澳门的崩牙驹了解一下?我甚至有些怀疑,这部电影,有参考这位老兄经历的可能。
第二,九七将至,正是混乱的时候,倪永孝想浑水摸鱼,混成政协委员,彻底洗白;但是香港警方,同样想浑水摸鱼,趁乱做掉倪永孝。为此,警方多次违法:
公然掩盖黄警司的合谋杀人案件以及妨碍司法案件;
韩琛这样杀人贩毒的黑社会大佬,居然能够转成污点证人;
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,公然在各界联谊酒会上,以策划多宗谋杀为理由,强行带走倪永孝,就是为了搞臭他。这一招果然奏效(当然,主要是更高层的支持),倪永孝的政协提名被撤销。
第三,倪永孝绝没有想到,他身边警方的卧底不止一个,陈永仁这个亲弟弟,居然就是其中一个,不显山不露水,沉默寡言,叛逆青年(动不动就殴打手下),关键时刻能替他挡子弹(四个老大被杀之后,玛丽姐派出的杀手),换取了他的信任,逐步培养这位小弟接手家族的黑道生意;
另外,陈永仁想要将倪永孝绳之以法,并不等于他们两个人之间没有感情,挡子弹你可以说是半真半假,但倪永孝被杀,陈永仁很激动,这显然是真的动了感情;还是那句话,人性是复杂的,复杂到,人类本身都难以理解。
黄警司因为被警方调查,并且内心愧对陈永仁,而长达两年没有与陈永仁联系,这反倒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陈永仁,倪永孝的毒品生意没有出现大的纰漏,他便相信,自己身边已经没有警方卧底了。
但他不知道,陈永仁这家伙,两年以来,安安静静的收集了他们黑道家族的大量犯罪证据,而且精心整理,像是一本书一样。
第四,同行是冤家,倪永孝做的风生水起,多少同行想要搞死他呢,黑白两道,痛打落水狗的热情是最充分的。
当自己家族的御用律师,竟然当着面对倪永孝这个大佬,甩出一句“我不是你们的人,我要下船”的时候,你就应该明白,形势有多么严峻;
05
泰国人想换买家了,倪永孝太不保险,已经靠不住了;
韩琛为了让倪永孝进了监狱出不来——倪永孝很狡猾,大量犯罪都不直接出面参与,所以最多判他领导黑社会社团,坐几年牢而已,问题是只要他能出得来,好多人就会死——舍命一搏。
倪永孝为了家人,公然持枪挟持韩琛,这已经是重罪了,韩琛却盼着他能开枪打死自己,这样倪永孝就出不来了;
警方开了枪——倪永孝的嘴,必须闭上,黑白两道,很多很多的大佬,最希望看到的画面,就是这个;
倪永孝最后关头,才知道自己弟弟陈永仁的真实身份,但此时,他的强烈家庭观念占据了一切,他还是选择原谅,选择保护这个很可能是家族当中仅剩的一个成员,帮他护住了窃听装置。
泰国人心狠手毒,要让韩琛递上投名状——杀了倪永孝的一家,目的是断了韩琛的退路,让他只能接手倪家的生意——这就犯了江湖大忌,实际上得罪了黑白两道。
他们之所以要做掉倪永孝一家人,除了逼迫韩琛之外,也是为了斩草除根,绝对保密——倪家人虽然大部分做了正行,但对家族的黑道生意,还是知之甚多的,如果有人对警方说点儿什么,对很多人来说,都不是那么好受的。
韩琛成了毒品的总批发商,而且背上了“滥杀无辜”的罪名,于是昔日好友黄警司的头号打击目标,又换成了韩琛……
永孝不仁,陆黄贪嗔(琛);
永仁不孝,赢头(大佬)建名(建明)。
▼关注查看深度文章
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